第一章 上朝日请务必参加公款吃喝,品种丰富,料足量多-官府食_唐朝穿越指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上朝日请务必参加公款吃喝,品种丰富,料足量多-官府食 (第2/3页)

形成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概念。我觉得,至少以我来说,读这本书,是十分有意义的。

    另一个角度来讲,以我于清史的经验来讲,单说这本书的最可贵之处,我觉得既不是其欢快的行文风格,也不是其对于科普类的把握拿捏,而是其选择了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来进行科普,并且颇有成效。不得不说,相比于政治、经济、历史事件等等,衣食住行这些方面,恐怕是很多治史者最难梳理的内容,也是最怕碰的内容。民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也是变化万千的,特别是在史料方面,相比于政治经济,它们的史料更加繁杂、细碎、偏僻。单以我熟悉的清代来讲,仅要搞清北京一地的衣食住行,估计就需要数年的史料积累才能形成的。何况清代去古未远,资料丰富,也就更凸显某鹿这方面的不容易。而仅仅对于我来讲,能通过对一本这样轻松的书籍的几天阅读可以形成唐代生活大致的概念,我觉得是一件极好也是极有趣的事情。

    这样一群人

    这样一群人,是什么人?我觉得这群人大概指的是,在网上进行某项历史或者史学思想科普的人们。这群人都有谁?似乎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单,虽然我见过数次里面@了我的名单(没办法,没@我的我看不到嘛……),但是显然,根据我们各自圈子的不同,那名单肯定并不完全。当然,老王卖瓜不是一个好习惯,以下的一段只是我这个自以为在这群人之中能占一个小角落的人的感慨。

    这群人,一般来说,多半不是正式史学工作者,甚至很多人的专业和工作和史学相去甚远,比如我(如果我真的有资格列身其中的话)。但是这群人对于自己专项历史或文化的考察和思考,在一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以此为工作的人们。这种考察和思考的动力,每个人不同,有的是因为喜爱某个朝代,有的是喜爱某个人物,有的是纯粹想了解一个时期,有的是考据癖一发不可收拾,等等等等。

    更有趣的是,这群人每人的专项似乎都不同,但是往往能互相理解、互相认识,甚至是互相帮助、吐槽等等。不得不说,这就是“有着相同气味的人们”的一种自觉。就好比我来讲,我早就已经忘记了某鹿是什么时候关注的我,也早就忘记了我跟某鹿什么时候认识的。或许是几年前在洗桐的Q群里有过交流(好吧我承认我这个没良心的早就忘记了)?甚至于,其实我到现在跟某鹿说话应该没超过10句。但是同样作为历史科普者,我们都不由自主的互相关注,虽然她发的东西我不一定看得懂,我发的东西也不一定看得懂,但是我们都有一个想法,“他在他的方面很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网址:www.shuk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