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机缘,再入斑驳岁月片段(二更)_重生成蛇,在现实世界开创修妖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机缘,再入斑驳岁月片段(二更) (第2/3页)

看上去颇有历史感。

    这里山峦拱翠,巨树遮天蔽日,附近还有江水,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倒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距离村子的不远处,还有块石碑,原来是块村碑。

    高两米多,宽半米的样子,上面刻有“待王庄”三字。

    这村碑已经颇有年代,爬满了不少青苔,字迹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接受风霜的洗礼,处处可见岁月沧桑的痕迹。

    叶秦莫名的就生出一股好奇之意,忍不住爬了过去,发现村碑上面还有不少字,介绍了关于村子的来历。

    【春秋时期,这里是巴国与楚国的必争之地,后有一批百姓搬迁至此,为出国国君的守陵人,由此繁衍至今,故此得名‘待王’,喻义为等待楚王归来的意思。】

    “看不出来村子竟然已经有如此历史,像是看见历史揭开了那么半页,好强的宿命感……”

    叶秦看着村碑感慨,这明显是个古村遗址,流传了两千年。

    他隐隐觉得不凡,只是那种感觉稍纵即逝,等到他再去探寻之际,瞬间无影无踪。

    本来按照叶秦的规划,是要继续前行,可就在那片刻,他产生了想要在此地停留片刻的冲动。

    “也许不一定是名刹古寺、墓地遗迹,说不定像这种历史遗址也会让我有所感悟。”

    虽然那种感觉一晃而过,但是之前路过那么多古寺道观,叶秦都没有这种错觉,他隐隐觉得自己的机缘说不定就在此处。

    “缘”这个东西妙不可言,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非得是名刹古寺才能够产生某种奇特的力量。

    说不定在这里能够有特别的机缘。

    这古村落是依据石碑建立而成,他的视线不由得落在了不远处,打算在这附近看看。

    只一眼叶秦就看出了不凡之处,这片地方的风水很讲究。

    风水两字可谓是非常有讲究的存在。

    《易经.说卦》曾有记载,:“扰万物者,莫急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从字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着大地而走,它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会产生生命还有生气,万物能够欣欣向荣生长,成为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村落里面有不少绿植,成为了叶秦天然的掩体,再加上时间尚早,街道上面行走的人并不多。

    而且叶秦所在的位置偏低,众人的视线大部分都是平视,根本不会观察到旁边的角落里。

    叶秦的鳞片本就是绿色,在加上这些宽大的叶片遮挡,除非是近距离仔细端详,否则的话真的很难发现其中蹊跷。

    只见一座座穿斗青瓦房,夹杂在苍劲的大树之间,简朴适用,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等老房子,都是用石灰粉刷而成。

    这些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老建筑,看得出来有部分翻新过,但是许多都还保留着原汁原味。

    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叶秦爬行在其中,看着周围古老的建筑,仿佛再次穿越了时光。

    这里植被茂盛,虽然百年古树很少,但是盘根错节,形成一道天然巨伞庇护着古村各个角落,甚至有些爬上虎,还爬满了屋子整个外围。

    阳光透过叶片间的缝隙投落下来,给这些建筑更是镀上了层不太真实的色彩,像是有层朦胧的光晕。

    因为周围都是植被,即便是夏天这里也清凉不已,从未有过炎热。

    和繁华大都市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先前的龙源村也有所不同。

    龙源村地处偏僻,少有外人至,村民们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也能够自给自足,有种原始自然的生态美感。

    但是这个古村给叶秦的感觉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太多,最后看尽人世间沧桑,回归本质。

    村子面积不小,比的上一些小镇了,生活在里面的人自给自足,甚至在这附近还有个小学,设施还算齐全。

    叶秦逛完一圈之后,选择了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整个村子的范围。

    周围青山延绵不绝,左右两侧都环绕着山峰,形成了天然的护卫,而在中间部分地势比较宽敞,且被江水环抱,形成了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从风水的角度出发,石碑是严格遵循“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原则发展起来的。

    而且它处于山脉和江水的汇聚之处,从北逶迤的山脉为石碑风水的“来龙”。

    护送龙脉的江水从三秦大地奔涌不息,自南向北,又从北面连绵不绝的青山中奔腾而出,好似长龙一泻万里。

    山水汇聚一堂,呈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地的上乘风水。

    而江水偎城抱镇、经镇三面,在山脚下,围成一个“U”形的环带,就是俗称的“椅子型”风水。

    不仅地理位置绝佳,整个古村的风水布局也是十分讲究,和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所提倡的“天地合一”的观点一致。

    古人始终讲究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而仔细查看古村的建筑,无论是房屋还是道路,都能够看得出风水痕迹,受到古人堪舆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如果一个地方风水地势再好,但是内部条件不行的话,也会影响到外部。

    而在石碑这里,内外风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以至于此地人杰地灵,吸引了不少文人晚年来此定居。

    从古村的历史上来看,

    百年来生气环绕,生生不息。

    周围江水反哺古村,同样古村的人文气息也会产生一股独特的力量,回馈到这江水当中。

    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互惠互利,和谐共存。

    有人居住的地方,和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叶秦对此感知颇深,何况他现在已经凝结成丹,对于天地之炁感知的更为明显。

    同气相求,同类相应。

    顺则为利,逆则为害。

    《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不能说有人存在就是坏处,诚然人类的某些行为轨迹,的确会破坏环境,但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反之也是能够造福环境的。

    这个观点需要区分条件辩证看待,不能一竿子就打死一船人。

    不管是龙源村还是叶秦如今所处的古村,居住在此地的人,并没有过多干预当地环境,滥砍滥伐,反而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这里的人类借助石碑还有附近的地势发展起来,同样他们自身产生的生气,通过风水的转化,也源源不断反哺江水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网址:www.shuk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