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 都不按套路出牌的结果,双方都慌了~_大清话事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67 都不按套路出牌的结果,双方都慌了~ (第2/3页)

  辽东军团集体狂奔,撒丫子跑。

    施令洋再次选拔了一批心狠手辣的包衣组建起督战队,给乌合之众们上强度。

    最新统计数据:

    6350名民夫, 2133名包衣,以及他们的家眷。

    基本实现了冷兵器制式化,军中再无徒手之徒。

    所驱使的骡马驴甚至高达 4500头,辽北这地真不缺牲口,而且普遍喂养的不错,平时用于农业耕种。

    一路打,一路抢牲口。

    牲口活着可以拉车,死了可以吃肉。

    ……

    长滩屯,一处寂寂无名的辽北小型屯堡。

    正欲快速破堡的辽东军团诧异地发现,在己方侧翼居然出现了数百清军骑兵,瞬间骚动起来。

    军官和督战队拎着大刀,组织起长矛阵对外。

    施令洋举起千里镜,瞭望对方旗帜。

    笑道:

    “是锦州宁远的清军,他们路最远,所以姗姗来迟。”

    “无妨,并非主力。”

    同样,奉盛京将军之军令赶赴辽阳救援的宁远知州、汉军正白旗人袁常在也大吃一惊。

    难道辽阳已经败了?

    手下询问:

    “袁大人,怎么办?”

    “敌军多步卒,试探一下,有缝就打,没缝咱就绕道。”

    “嗻。”

    ……

    寒风当中,宁远清军骑兵绕开了明显不好啃的吴军步炮方阵,专门去扑花花绿绿的辽东军团。

    战法也不新鲜。

    近距离骑射,一波箭矢射向那些原地不敢乱动的长矛兵。

    辽东军团不断有人惨叫倒地。

    稍微吃亏,乌合之众的本性即暴露无遗。

    不断有人无令往后面缩,影响同伴,混乱加剧。

    吴军虽有部分骑兵,但骑术不精,轻易舍不得折损。

    施令洋拔剑高呼:

    “传本侯军令,长矛方阵,前进。”

    “正面稳住,左翼封堵,压缩敌人活动空间。”

    “督战队可随时执行军法。”

    ……

    吴军骑兵、施侯旧部和新提拔的包衣督战队充当了优秀的牧羊犬角色,驱赶着羊群往既定路线运动。

    几十个长矛方阵缓慢前移,混乱且糟糕。

    但是,

    如林的长矛依旧给宁远清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总不能直接撞上去吧?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嗅到了危险信号。

    惊呼:

    “不好,这帮人在故意压缩我们的活动空间,把我们往他们的炮阵那边驱赶。”

    “知州大人,咱们怎么办?”

    “穿插,就打一次,不行就撤。”

    “嗻。”

    ……

    500汉军正白旗骑兵跟着主心骨袁常在,抓住机会楔入了两块矛方阵之间。

    宽度大约 20丈。

    骑兵们穿插,快速抛射。

    两侧的乌合之众们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出现骚乱。即使有督战队,依旧出现了不少逃兵。

    好在,

    总有聪明人。

    一群包衣高呼着“吴皇万岁”的口号,离开军阵,纷纷掷出手里长矛。

    骑兵穿插时,其侧面面积够大。

    军官们一看这法子好。

    立即高呼:

    “冲上去,投掷长矛。”

    数百根长矛破空,谁挨上一下都是重伤起步,这可比箭矢厉害多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

    一番乱战,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意识到啃不动,不宜纠缠。遂带着 300余骑远遁,消失在了天际线。

    辽东军团欢呼。

    “赢了,赢了。”

    施令洋却是冷着脸开始执行军法。

    浑河畔!

    400多逃兵、 200多畏缩不前之人被斩首示众,尸体被推入河面,往下游飘去~

    督战队的包衣们砍的性起,一个个浑身血红。

    既然有罚,就要有赏。

    率先冲出来投掷长矛的几十名包衣得了赏赐,银子、兵甲和肉食。

    殷东耕喜气洋洋,他是第一个想出“投掷长矛”的点子的人,露大脸了。

    荣升千总。

    穿上了棉甲,分到了几锭金子还有一头代步的驴。

    ……

    吴军提审伤兵,诧异地得知这位袁知州乃是袁崇焕之后裔。

    崇祯杀了袁崇焕之后,老袁的遗腹子出仕清廷,后因战功被抬入汉军正白旗。

    老袁是文官,但他的后世子孙却武运长久。

    功过很难评。

    总之,各为其主。

    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的长滩屯旗丁,心防崩溃,决定开门投降。

    打出白旗,提了个条件:

    任凭发落,也愿意编入军中效力。唯一条件是他们要在一起,不可打散。

    ……

    “侯爷,这可是正宗满旗,能信吗?”

    “杀!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网址:www.shuk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