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徐庶进曹营_匡扶汉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徐庶进曹营 (第2/3页)

将家搬到了河北,附于冀州牧韩馥。后来又劝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立了大功,顺理成章成了袁绍的谋臣,都受到重用。

    袁绍死后,二子袁谭、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袁府谋臣也一分为二,大体上冀州本地人支持袁尚,辛毗兄弟等颍川人支持袁谭。建安八年,袁谭被袁尚打败,走投无路之际,辛毗劝他向曹操求救。

    就是趁着这次出使许都的机会,辛毗向曹操献上出兵河北、全取冀州之策,得到曹操欣赏,由此脱离袁氏,归顺曹操。

    所以徐庶思量:“辛毗与我,同样曾是曹操死敌谋臣,败后来投,想必最初也颇受其余掾属排挤。他莫非是觉得我二人经历相似,处境相同,所以才替我说项?”

    既然如此,那徐庶也要顺杆爬,好让辛毗更加信任自己。

    于是徐庶便作揖道:“不论如何,辛君大德,徐福今后定当衔环以报,任凭辛君差遣。”

    得到这句承诺,辛毗果然满意地点点头,笑道:“元直是聪明人,今后你我当同德同心,好好辅佐丞相才是。”

    徐庶确实没猜错,辛毗虽得到曹操重用,但他在幕府中的处境却不算太好。想当初还在颍川时,辛毗少而聪敏,与同郡赵俨、陈群、杜袭三人并知名,当时颍川很流行品评士人,好事者就根据四士的家世与才干,为他们排号曰:辛、陈、杜、赵。辛毗位列第一!

    可十多年后的今天,情况却截然不同,根据四人在曹操麾下的官职高低、受信重程度,这排号变成了赵俨第一,杜袭第二,陈群第三,辛毗反而成了末位。

    谁让他投曹最晚呢?新来的自然就受孤立了,一同归顺曹操的河北士人崔琰等,又反过来视他这“出卖冀州”的颍川人为异类,不和辛毗往来。

    更悲惨的是,他兄长辛评,连带辛氏宗族大部分人,都被那该死的审配在邺城族灭。导致辛毗身边竟没有自家子弟能提携任用,所以数年来,辛毗只能做曹操的“孤臣”,他原本是刚直敢谏的,为了生存下去,也不得不阿谀奉承起来。

    毕竟在外人看来,曹操麾下的颍川士人仿佛铁板一块,但殊不知,派系这东西,是无限可分的。根据投奔曹操时间的早晚、批次,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界限分明的等级。

    最中心的无疑是荀彧等最早一批肱股之臣,陪曹操渡过了兖州时代最艰难的岁月;次一等的,便是建安后才归附的颍川人,赵俨、杜袭、繁钦就属于这一批,这几人是和荀攸一同北返的,颇得荀彧举荐,目前混得很是不错;至于辛毗,属于执迷不悟的袁绍旧部,若非他最后时刻选择出卖袁谭,恐怕下场就会和郭图一样,难逃被杀,但辛毗也仅能在外圈厮混。

    如今徐庶投得更晚,且出身寒微,连颍川派边缘都混不进,其他派系的人就更不会待见他了。

    比如那行军长史袁霸,乃是前任军师祭酒袁涣的从弟,陈郡袁氏同样出身望族,一大家子对袁涣与刘备难以割舍的关系头疼已久。这次南征袁涣拒绝为曹操进攻自己的举主,将陈郡袁氏举族吓得够呛,连忙在事后找补,由袁霸主动恳求随军表明家族态度,这才成为行军长史。有了这段往事,袁霸哪里还肯跟徐庶这刘备麾下降臣有半句交谈?

    眼看徐庶无立足之处,辛毗便及时施以援手,确实存了市恩于徐庶,将他引为“同志”的心思,往后在幕府众人明争暗斗时,他们这俩孤臣,好歹能背靠背相互帮忙。

    既然是“自己人”了,辛毗待徐庶更加亲热,说道:“元直不必自谦称名,也不必呼我‘君’,唤我佐治即可!”

    徐庶也很上道,立刻道:“唯,弟拜见佐治兄!”

    辛毗很高兴,又宽慰徐庶道:“虽然议曹史大多时候是闲职,但毕竟能与丞相相见,所以偶尔也能参与机要。”

    “如今丞相虽已得襄阳江陵,荆南传檄可定,然刘备未灭,日后对付他时,丞相少不了要询问元直,毕竟你对刘备了如指掌,只不过……”

    辛毗笑道:“我生怕丞相对元直仍心存疑虑,不能全然信用啊。”

    确实,今日徐庶明显能感受到曹操及其属下对自己的提防,若想做成反曹大事,就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他遂诚惶诚恐地说道:“弟确实是诚心归顺,苍天可鉴!若丞相尤然不信,弟只能脱下刚穿上的官服,告辞回乡务农了。”

    “元直何必如此?”辛毗劝下了他,只压低声音道:“元直若想释解丞相对你的怀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网址:www.shuk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